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研制一種“電子皮膚",能夠以一種*的方式同時感知熱量和壓力。
在測試中電子皮膚的凹槽能夠感知到流經的水滴,并且能夠探測到頭發(fā)放在其表面的壓力。這項創(chuàng)新技術可用于制造更加逼真的假體,或者提高可穿戴傳感器的度和醫(yī)學診斷設備。
這種電子皮膚是由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Jonghwa Park教授帶領同事研制的。人類皮膚包含著*表皮、微觀結構以及傳感器受體。指尖上的微型脊狀突起旨在設計微調表面紋理知覺,并傳遞傳感器信息至大腦。
現有電子皮膚技術使機器人和機械假肢能夠抓住和操作物體,識別表面紋理和硬度,感受物體的溫度狀況。然而在此之前電子皮膚可以同時非常靈敏地探測熱量和不同類型的壓力是很難實現的。
目前,Jonghwa Park教授和同事模擬手指指紋凹槽結構設計了鐵電薄膜,顯微放大人體指尖皮膚的“山脈脊狀"結構。通過添加一種聚合物制成的復合材料和減少氧化石墨烯,該薄膜能夠使用傳感電子電荷探測到觸覺和溫度變化。
研究人員通過水滴測試了電子皮膚對感覺變化的響應,并且發(fā)現電子皮膚能夠在不同壓力和溫度下探測到水滴落下。同時,他們發(fā)現人造指尖皮膚可以探測到人類頭發(fā)產生的微小壓力。
當電子皮膚附著在人體手腕上,Jonghwa Park教授和同事表示,當手腕血管膨脹和收縮時,電子皮膚通過探測皮膚溫度的變化,可用于監(jiān)控脈沖壓力。今年9月份,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一種敏感觸覺人造皮膚,不僅能夠探測到壓力,還能傳輸信號至神經細胞。
他們希望這項概念驗證實驗能夠對人造假肢帶來革命性變化,允許穿戴者感知到不同的表面紋理,區(qū)分冷熱溫度變化。這種兩層“電子皮膚"頂層具有彈力,能夠感應壓力,底層皮膚能夠產生生物化學信號適合于傳送至神經細胞。目前,這項研究發(fā)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